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省网转载

中南大学激发思政学习主动性:课堂热腾腾 收获满当当

编稿时间: 2018-01-22 12:00 来源: 人民网 

  “体验一把当青年毛泽东的感觉吧!”一年前,在中南大学铁道校区,一个提议引起了建筑与艺术学院2014级学生的兴趣。大家争相参与,一个包括导演、演员、摄影、配音、剪辑的学生剧组正式成立。

  故事始于一堂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课。任教于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吴争春老师,在授课时,要求同学们以拍摄微电影的方式,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,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,增强学生们的自豪感、获得感。

  接下来,导演与几位主创人员紧锣密鼓地编写剧本,辗转湖南一师、清水塘、爱晚亭等革命圣地寻找拍摄场景。不久,一部讲述青年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的微电影《青年毛泽东》,便与广大师生见面了。

  “没想到,中南大学的思想政治课还能这么上!”影片一经推出,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,并在“我心中的思政课”全国高校微电影展示活动中,一举夺得特等奖和最佳表演奖。

  长期以来,思政课因“枯燥无趣”,遭到学生们“嫌弃”。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使他们学会辨识社会、审视内心、自我成长,中南大学在师生中开展广泛调研。结果显示,89.1%的学生选择了“线上与课堂面授相结合”的混合式教学模式。

  “传统的‘我讲你听’,往往是台上很卖力,台下没反应。”吴争春坦言。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,她发现以微电影的方式演绎历史,最受学生欢迎。

  “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网络原居民。”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卫良介绍,课堂设置要围绕95后、00后的兴趣,教学内容要严谨,方式可以信息化、多样化。自去年开始,学院将多媒体手段融入思政课堂之中,使教学由“单向灌输”向“双向互动”转变。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,展示学生创作的微电影。

  中南大学思政课的教学一直处在创新之中。学科考察方式紧跟时代发展,由原来的单一化、纸质化、师主化逐渐趋于多样化、媒体化和师从化;在授课方式上,让同学们有机会在课堂展示才华;在考试制度方面,让同学们自己“挣工分”,去争取高分;在激励措施方面,优秀作品将会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公开展示,奖励优秀小组,激发同学的参与热情;在教学示范方面,老师会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,展示上届同学的优秀作品,给大家一个学习的榜样。

  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方案,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。在中南大学,微电影拍摄、小组辩论赛、调研实践等教学方法,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,原本“沉闷闷”的思政课堂,不仅变得“热腾腾”,学生收获也“满当当”。